李骏,女,1977年5月生,江苏张家港人。艺术学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现任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主持学院党委全面工作。 电子邮箱:junli@nufe.edu.cn 工作经历: 2005.07-2011.12 南京财经大学人事处 2012.01-2014.06 南京财经大学监察处、审计处 2014.07-2020.03 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 期间: 2015.08-2017.08 镇江市丹徒区政府副区长(科技镇长团挂职) 2019.10-2020.03 英国雷丁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成果: 专著: 《中国艺术产业管理发展策略》.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 学术论文: 1.把红色经典引入大思政课[J].群众,2021(08). 2.生活美学推动“五育融合”之学理基础与实践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1(03). 3.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20(08). 4.战“疫”中的美育 有责任有担当[DB/OL].光明日报·教育周刊,2020-03-03. 5.研究生审美素养现状与美育实施对策——基于江苏省9所高校研究生的调查研究[J].艺术教育,2020(09). 6.长三角地区美育协同机制建设思考[J].唯实,2020(04). 7.构建全媒体时代思政教育新格局[DB/OL].人民日报理论版,2019-08-07. 8.日本法科大学院教育改革得失及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02). 9.公共艺术课程融入高校“大思政”教育创新体系研究[J].中国高扥教育,2018(01). 10.我国“立美育德”思想的当代转型[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11). 11.我国艺术产业管理的对策[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 12.构建特色公共艺术课程体系[DB/OL].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2-21. 13.“为何而艺”:新时代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使命之思[J].艺术教育,2018(02). 14.约翰·罗斯金艺术伦理思想及当代启示[J].设计艺术研究,2020(03). 15.约翰·罗斯金艺术设计思想对我国艺术教育的启示[J].新疆艺术,2020(02). 16.为民而艺:新时代公共艺术教育的应然使命[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08). 17.中国艺术理论的继往开来与现实思考[J].艺术百家,2018(09). 18.江苏公共艺术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J].美与时代,2017(10). 19.回归审美本质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03). 20.校园公共艺术对双创人才培养的潜隐德育功能[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09). 21.公共艺术教育的审美本质[J].学术界(英文版),2015(07). 22.从《四百击》到《狼图腾》:再论“作者电影”[J].美与时代(下),2015(03). 23.艺术管理专业师资培养模式探讨——以财经类院校为例[J].艺术科技,2014(05). 其他类报刊文章: 1.文艺党课是传承好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与手段[N].中国艺术报,2021-06-23,003版. 2.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再谈社会美育的社会治理功能[N].中国艺术报,2021-03-24,003版. 3.美育应先“立美”——从“李子柒现象”谈互联网美育[N].中国艺术报,2020-08-31,003版. 教材: 《影视艺术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参编。 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发展阶段我国传统美育思想的创造性转化机制与路径研究”(21BKS083),在研。 2.主持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潜隐德育视野下江苏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研究”(17MLB006),已结项。 3.主持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江苏省属高校研究生审美素质调查及美育路径研究”(JGLX19_071),已结项。 4.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立美育德:当代高校立德树人路径研究”(19YJA710021),已结项。 5.主持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公共艺术教育”( 2015SJB156),已结项。 5.主持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公共艺术课程作为高校潜隐德育载体的建构研究”( 17SZB-21),已结项。 学术获奖: 江苏省委宣传部2019年理论成果奖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二届学术大会征文一等奖 江苏省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创新奖”优秀论文二等奖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文苑路3号南京财经大学德正楼318室
|
孙勇彬,博士,教授,现任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主持学院行政全面工作。 办公电话:025-86718396 电子邮箱:syongbin@nufe.edu.cn 工作和学习经历: 1997年至2000年大连海事大学外语系助教、讲师; 2004年至2006年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后 2006年3月至9月留学英国剑桥大学英文系 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留学英国牛津大学英文系 2010年7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教学法培训 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留学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 2012年8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教学法培训 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英国莱斯特大学英语学院学习 研究领域:英国十八世纪文学 加拿大Emily Carr研究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萨缪尔·约翰生《诗人传》研究”(编号:15BWW041),已良好结项。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项目批号:12&ZD172),已结项。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四十年》(在研,项目批号:21WJLB003)。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萨缪尔·约翰生的文学批评研究”(在研 编号:21YJA752009)。 主持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萨缪尔·约翰生的《格雷传》翻译与研究”(在研 编号:20WWB001)。 主要成果: 专著:《灵魂的挣扎》 2005年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代表性论文: 从材料的取舍看传记作者的身份—以约翰生的《塞维奇传》为例《外语研究》 论约翰生在《塞维奇传》中的主体性 《外国文学研究》 鲍斯威尔《约翰生传》中的人格叙说 《外国文学》 掩蔽自我的公开,神秘世界的曝光 《当代外国文学》 鲍斯威尔《约翰生传》研究述评 《外国文学研究》 荣誉称号和获奖: 2006年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2010年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2009年获南京财经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学术兼职: 江苏外国文学学会理事 中国加拿大研究会常务理事 刘璐,女,1987年出生,江苏句容人,现任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协助分管党建、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 学习经历: 2004.9——2009.6山东大学文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中文、教育双学位 本科 2009.9——2011.6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对外汉语专业 硕士 工作经历: 2011.6——2019.5 南京财经大学党校办秘书 2019.5——2023.3 南京财经大学党校办机要保密科科长 2023.3——至今 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 |
顾晓燕,女,1980年出生,江苏苏州人,现任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
学习经历:
1999.9——2003.6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语言文化专业 本科
2003.9——2005.6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语言文化专业 硕士
目前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语言文化专业 博士在读
工作经历:
2005.7——2007.6上海大学外事处法国交流中心翻译,上海大学中欧工程技术学院法语教师
2007.8——至今 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教师
2015年担任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副主任,2017年担任法语系主任
2011年起任全国法语教学研究会理事
科研及获奖情况:
在《中国翻译》、《外国文学》、《法国研究》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译有《莫扎特和大公的外衣》、 《佩德罗·阿尔莫多瓦:颠覆传统的人》、《影子中的女人》和《克拉拉·舒曼情史》等多部作品。2013年获得法国图书中心(CNL)的译者奖学金。主持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研究基金一般项目《保罗·利科翻译思想研究》及校内多项教学改革课题。微课《代词式动词》获2015年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和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本科组一等奖,微课《介绍用词》获2017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